顯示具有 異性戀的衰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異性戀的衰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台灣年墮胎數 恐達30-50萬

更新日期:2011/07/17 23:01


台灣去年新生兒才16萬6000多人,全球墊底,墮胎數卻高的嚇人,官方數字一年平均約有23萬,台大名譽教授呂鴻基更推估高達30-50萬,他認為主要原因是因為優生保健法中對於墮胎條件太過寬鬆,以致於婦女墮胎太容易。

聽到寶寶宏亮的哭聲,家長們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之中,但是對有些人來說,小孩是壓力、是意外,選擇扼殺小生命,台灣去年新生兒數才16萬多,墮胎人數卻高的嚇人,官方統計一年約23萬,學者認為恐怕高達50萬。

除了健康因素,學者認為墮胎最主要原因,包括青少年性早熟、墮胎管道很容易,以及優生保健法對於墮胎規定太過寬鬆,除了關心墮胎數太高,台大名譽教授呂鴻基認為,台灣兒童醫療資源也不足。

馬總統都說少子化是國安問題,但是鼓勵生育的同時,是不是也該把墮胎、兒童醫療資源也一併納入重視呢!

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全台最大換妻俱樂部曝光 繳費入會玩終生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1年5月6日 11:10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全台最大換妻俱樂部曝光!《時報周刊》報導,成立「金鎖匙夫妻檔會員制聯誼社」的江清福,自稱是台灣經營換妻俱樂部始祖,該社團成立迄今26年,他自豪地說,「開換妻俱樂部開到繳稅的,全台恐怕也只有我一個!」

據周刊報導,會員口中的「江社長」原在台北開討債公司,同時做徵信社,後來發現台灣曠男怨女太多,乾脆仿效日本換妻俱樂部,沒想到廣告一登,「每天報名電話超過500通,接到大家手軟。」

江清福表示,繳過入會費後就是終生會員,起初入會費1人5萬元,每次參加活動再收5千元;目前入會費則提高至6萬元,單身男參加每次活動再加6千元;單身女性入會僅收3萬6千元,若條件好的還不收費,每次參加還會補貼車馬費3千元以上。

報導指出,換妻活動的模式是先租好飯店房間,大家先聚餐聯誼,再把房間鑰匙交出來,由太太們抽籤,除非抽到自己老婆,否則不能不要,如果有喜歡對象,則等「第二輪」再來喬。

至於會員有多少?江清福表示這是商業機密,但透露初期在台北做時,重量級會員包括老國代、教師等,後來公司遷到高雄後,才知道會員「臥虎藏龍」, 除公教人員外還有高階警官、醫師、大學教授等。他說,會員中有一位南部縣市長級的大人物,如果帶小老婆來交換,會特別要求對象要素質高,單獨赴會時則不會 打槍。

江清福認為,換妻是一種「換感覺、不換感情」的休閒行為,沒什麼大不了,「一通電話說出需求,我就會幫忙安排配對。」

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結婚率下降 全球皆然


立報╱史倩玲 2010-01-27 22:20
調整字級:
【記者史倩玲整理報導】台灣2009年的結婚率較2008年大幅下降近4分之1,但全球都有類似的情況。
以 經濟發展情況與台灣類似的南韓而言,也有結婚率與生育率下降的問題。根據南韓統計局公佈,2009年1至11月有27萬3,600對結婚,較2008年同 期下跌5.4%;同期有11萬5,800對離婚,較前一年增加9.5%。而南韓2009年1月至11月的新生兒人數較2008年同期減少4.0%,降至 41萬4,100人。
歐美國家不婚情況更為普遍。根據法國國家研究統計機構的統計指出,法國同居的人越來越多,結婚率越來越低。
從上世紀70年代起至今,30年內結婚率整整下降了40%。
英 國的單身人數甚至超越已婚人數。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報告,每年平均每50名單身女性,只有1人結婚;每43名男性中,只有1人結婚;這是1862年開始 統計資料以來的最低結婚率。2007年,16歲以上人口中,結婚人士所佔比例為48.8%,這是該比例數據自1971年有記錄以來首次低於50%。在 1971年時,16歲以上人口中結婚人士佔68%。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2007/08/12

女墮胎率驚人 「愛套」保護妳

9月墮胎潮不稀奇,但你知道嗎?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每年合法墮胎人數約40萬人,未成年少女佔1萬人,光是台北縣少女有2千人,佔全台1/5,比例高得驚人!

有鑑於台北縣未成年少女墮胎比率驚人,台北縣衛生局、三峽扶輪社、板橋西區扶輪社、與汽車旅館業者Q motel,共同發起「愛套保護我」宣言運動,希望發揮起頭效應。

據婦產科醫師陳文龍指出,九月墮胎潮其來有自,氣候加上穿著影響。每年的七夕情人節,都在暑假期間,加上夏天天氣嚴熱,女生穿得少,男生就衝動,脫得也快,當然什麼後果都顧不了。不像冬天,天氣又冷,衣服穿得多又厚,難脫又冷,「性」致自然低很多。

陳文龍也說,台北縣人口密度高,未成年的少女人數多,所處位置在台北巿區周邊,接收到性開放觀念,但實際心理卻很矛盾,北縣有些地區比較純樸,因此,迷迷糊糊做了,後果卻不知道如何收拾,等到懷孕,只能選擇墮胎。

三峽扶輪社黃昭明則指出,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未婚懷孕的少女當中,每年約三萬人,但實際把小孩生下來,只要5千人,其餘全都墮胎去了,這是個很可怕的數字,傷害不只是少女的身體,身心上的衝擊才是難以磨滅。

因此,「愛套保護我」宣言運動,目的就是把使用保險套,正確的性觀念,傳達給台北縣所有的青少年,全力把驚人的墮胎數下降。

9月墮胎潮不稀奇,但你知道嗎?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每年合法墮胎人數約40萬人,未成年少女佔1萬人,光是台北縣少女有2千人,佔全台1/5,比例高得驚人!

有鑑於台北縣未成年少女墮胎比率驚人,台北縣衛生局、三峽扶輪社、板橋西區扶輪社、與汽車旅館業者Q motel,共同發起「愛套保護我」宣言運動,希望發揮起頭效應。

據婦產科醫師陳文龍指出,九月墮胎潮其來有自,氣候加上穿著影響。每年的七夕情人節,都在暑假期間,加上夏天天氣嚴熱,女生穿得少,男生就衝動,脫得也快,當然什麼後果都顧不了。不像冬天,天氣又冷,衣服穿得多又厚,難脫又冷,「性」致自然低很多。

陳文龍也說,台北縣人口密度高,未成年的少女人數多,所處位置在台北巿區周邊,接收到性開放觀念,但實際心理卻很矛盾,北縣有些地區比較純樸,因此,迷迷糊糊做了,後果卻不知道如何收拾,等到懷孕,只能選擇墮胎。

三峽扶輪社黃昭明則指出,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未婚懷孕的少女當中,每年約三萬人,但實際把小孩生下來,只要5千人,其餘全都墮胎去了,這是個很可怕的數字,傷害不只是少女的身體,身心上的衝擊才是難以磨滅。

因此,「愛套保護我」宣言運動,目的就是把使用保險套,正確的性觀念,傳達給台北縣所有的青少年,全力把驚人的墮胎數下降。

發表於 2007/08/12 11:02 AM

http://blog.sina.com.tw/losejordan6/article.php?pbgid=44254&entryid=572837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不衝婚頭 黃金期單身男女爆量

更新日期:2011/05/19 11:59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19日電)行政院主計處表示,依內政部統計,截至民國99年底,值婚育黃金期的25至34歲男、女未婚率為69.1%及53%,較10年前分別增加17.3及19.2個百分點,遲婚或不婚態勢明顯。

依內政部統計,99年底15歲以上人口1954萬人,兩性人數相仿,其中兩性有偶比率都逾5成,但較89年底下降;男、女離婚及喪偶者分別占9.2%及17.1%,則較89年底上升。

此外,就各年齡層未婚人口比率觀察,除50歲以上男性未婚率較89年底減少外,其他各年齡層兩性未婚率都呈增加趨勢。1000519

(中央社檔案照片)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英窮困司機中彩券 剛離婚妻子真怨嘆

更新日期:2011/04/13 15:55

英國有一位37歲老實本分但收入微薄的卡車司機,老被太太嫌懶散窩囊,去年被結婚了14年的妻子給甩了。但是沒想到,這名男子最近卻中了彩券大獎成為富翁,這位才離婚的妻子得知之後後悔不已。

據報導,這名男子馬修,一直都有定期買彩票的習慣,只是從來沒有中過什麼獎。今年3月中旬,馬修在當地一家超市買東西之後,用零錢買了幾張國民彩票。想不到的是,竟然給他中了1780萬英鎊,折合台幣約8億4千萬元。

她離婚的太太凱莉,跟馬修學生時代就認識,結婚後一起過了14年的苦日子。但凱莉一直嫌他沒出息,決定和丈夫離婚。但如今也只能怨嘆這是自己的命了。

更諷刺的是,在中獎之前,馬修曾到一家婚姻介紹所登記徵婚,但始終乏人問津。然而就在中大獎之後沒幾天,希望與他見面約會的女子卻突然蜂擁而至,馬修的電話幾乎要被打爆了。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草食男


草食男
日本厭惡性與戀愛的「草食男」越來越多

草食男﹕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一項調查發現,日本16到19歲的男性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對「性」沒有興趣,甚至感到厭惡,這項比例約為兩年前的兩倍;此外,「無性生活」的夫妻,比例也越來越多,超過40%。草食男

草食男﹕日本共同社報導說,參加這項調查的「家庭計劃協會診所」所長「北村邦夫」認為,這顯示日本年輕男子中,對戀愛不積極的「草食男」,正逐漸增多。

草食男﹕至於夫妻在結婚之後性趣缺缺的原因,多數人的回答是「嫌麻煩」、「工作勞累」,或是「生完孩子就好啦」等理由,北村強調,這關係到未來的人口政策,日本政府必須正視。

引用﹕日本厭惡性與戀愛的「草食男」越來越多

http://blog.xuite.net/facewall/blog/42079920
異性戀的衰敗

同性戀的 盛行率 一般來說 有經過 正式 統計的多是 1% 到 4% 之間

當然 同性戀 和皮膚的顏色不一樣 如果你不說 別人也不會知道你是那種戀

不過一般來說 同性戀具有以下的 5 個特徵

我做了一些調查 來看看這些人的比例有多少

1.不打算結婚 24% ~ 62%

2.不生小孩 25%

3.不和異性談戀愛 66%

4.如果有結婚 容易和異性離婚 (2.21對結婚佳偶中就有一對離婚 粗算是 45% 數字很誇張 原因是結婚的人越來越少)

5.如果有結婚 夫妻無性生活 26%

我的意思當然不是 同性戀 至少有 20% 以上

不過看看這些數據 難道不會為異性戀的流行率逐漸的衰退感到擔心嗎?!

呵呵


1.不結婚

台灣生殖醫學會今 (9) 天公佈「 2006 年台灣地區民眾生育態度調查報 告」,針對 25 至 44 歲男女共 1033 人進行調查, 20 至 39 歲的未婚民眾不想結婚的意願,從過去的 16% 增加至 24% ;而 30 至 35 歲的受訪者中,高 達半數預計 30 歲以後結婚,有近 26% 不打算結婚。

http://health.chinatimes.com/blog/ivfbaby/index_at266.html

至於社會價值觀念的轉變,主要是指:有愈來愈多的民眾認為人生一輩子不是一定非要結婚不可。例如:在2004年國民健康局所作的調查結果中,20-39歲的民眾有61.9%認為「不太同意」或「非常不同意」人生一輩子一定要結婚;

http://www.npf.org.tw/post/1/2551

2.不生小孩

生不生本來就是個人的決定,國家最多只能被動鼓勵。不過,真的有那麼多年輕人不願生小孩嗎?倒也未必。德國的波希基金會去年普查全國1 萬人後發現,儘管德國男人平均只想要1.59個、女人想要1.75個寶寶,比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要低;不過事實上,只有四分之一的男人和七分之一的女人下定決心一輩子都不願有小孩,可見大部分的人還是希望有孩子;80%想要有孩子的婦女甚至同意,好的家庭政策的確會增加她們生育的意願。

http://www.cnanews.gov.tw/service/magazine/cns/content_039/39-p92.htm

3.不和異性談戀愛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他們一到週六就走上街頭。身穿緊身衣,臉上畫有漂亮的妝,並散發出濃烈的香水味。只看打扮會認為他們是去約會的女性,但他們竟然是“男性”。讓一些人慨歎道“日本男人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的這些人就是所謂的“草食男”。“草食男”這個新詞可以追溯到2006年日本作家深澤真紀。

韓國《朝鮮日報》報道,所謂的“草食男”不關心找工作和結婚生子等事情。對戀愛和性也不太關心。和女人徹夜在一起也不會有非禮舉動。據統計,10年來日本避孕套消費量首次減少。但“草食男”在服裝和化妝品方面的消費毫不遜於女性。 “草食男”沒有表現出實現日本經濟增長的父輩一代所表現出的戰士般的鬥志,對職場和家庭也沒有獻身和犧牲精神。“草食男”也不喜歡競爭。《草食系男子“小男人”將改變日本》一書的作者、宣傳公司Infitini(音)總經理牛窪惠說:“20至34歲的日本男性中,有三分之二是‘草食男’。”

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9/6/7/100996756.html?coluid=21&kindid=273&docid=100996756&mdate=0616111202


4.如果有結婚 容易和異性離婚

事實上,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去年的離婚率為千分之2.83,高於前(2005)年的千分之2.75,也高於大前年(2004)的千分之2.77,但低於2003年的千分之2.87,去年的離婚率為歷年來第二高者。此    外,就離婚總對數來看,去年離婚對數總計六萬四五四○對,而民國八十五年離婚對數為三萬五八七五對,十年間增加80%。至於結婚對數與離婚對數的比例(相對離婚率),近年來不斷拉近;今年的統計數字為:每2.21對結婚佳偶中就有一對離婚,為歷年來的第二名,僅高於2004年的「每2.09對結婚佳偶中就有一對離婚」。其主要原因,除了離婚率的上升之外,結婚率的不斷下降也是重要因素;例如:近三年來(2004-2006)的結婚率分別為千分之5.80、千分之6.21、以及千分之6.25,為歷年來比率最低的三年,也因此導致了結婚對數與離婚對數的比例(相對離婚率)持續拉近。

http://www.npf.org.tw/post/1/2551

5.夫妻無性生活

日本一項針對600名女性進行調查的研究顯示,一年來沒有和丈夫有性生活佔有26%。
   
一位31歲結婚兩年無性生活的妻子,對日本媒體說:「我和丈夫的關係像室友,而不是夫妻。」

今日,日本有愈來愈多的婦女,因為丈夫「不作為的性生活」而提出離婚。

http://www.julia4christ.org/Marriage/JMno_sex_crisis.html
24% 年輕男女抱不婚主義! 4 成人竟認為 50 歲前都能生


2008-05-26 16:53 │ 迴響: 1 │ 點閱: 1290
推薦(1)  轉寄  列印(1)

  
     結婚 12 年的陳小姐,婚後第二年就準備懷孕,那年的她 28 歲,沒有避  孕,不過 11 年來卻始終「沒消息」!不僅讓她備感壓力,直到 40 歲那年終於  鼓起勇氣接受試管嬰兒治療,幸運成功產下雙胞胎。婦產科醫師強調,即使接受不孕治療,黃金受孕期仍在 35 歲之前。

    台灣生殖醫學會今 (9) 天公佈「 2006 年台灣地區民眾生育態度調查報 告」,針對 25 至 44 歲男女共 1033 人進行調查, 20 至 39 歲的未婚民眾不 想結婚的意願,從過去的 16% 增加至 24% ;而 30 至 35 歲的受訪者中,高 達半數預計 30 歲以後結婚,有近 26% 不打算結婚。

     進一步詢問對於生育能力的認知,近 4 成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或認為到 50 歲 以後生育能力才會明顯下降,而有 4 成 3 受訪者表示,如果得知「 40 歲時懷 孕率會減半」,就會想提早懷孕。

    台灣生殖醫學會副理事長黃建榮表示,現代人往往以拚事業為優先,認為生育計畫可以安排在任何想生的情況下進行,而他在門診中遇到許多來就醫的不孕症患者, 又以事業有成的 30 多歲到 40 歲婦女居多數。他指出,最佳黃金生育期最好在 35 歲前受孕。根據衛生署臨床數據顯示,女性在 35 歲時若必須接受試管嬰兒治療,活產率還有近 3 成多,但等到 40 歲時的活產率明顯下降、僅剩 1 成 5 。

   台灣生殖醫學會前理事長劉志鴻則說,年齡愈高愈難受孕, 20 歲時懷孕的流產率約 10% , 35 至 39 歲流產機率多出 1 倍, 45 歲以後流產率則高達 6 成以上。

    國內婦產科醫師粗估,每 7 對夫妻就有一對夫妻受到不孕症困擾,雖然流產率、試管嬰兒成功率及每一個胚胎著床率都與女性年齡息息相關,黃建榮說,如果年輕時性行為頻繁、又抽菸,臨床 上看到 10 個中有 1 、 2 名, 30 歲就面臨不孕的情況,此外,他也提醒,若性行為之後,常出現下腹痛或曾有發燒現象,建議儘速尋求婦科醫師診治。

【NOWnews 今日新聞 2008/5/9 記者 蔣文宜台北報導 】

http://health.chinatimes.com/blog/ivfbaby/index_at266.html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少子化專題

小孩快成稀有動物?

低出生率浪潮衝擊工業化國家

國外新聞中心連線報導

近年來,「少子化」成為一種熟悉的憂慮。在高度工業化國家,愈來愈多人少生孩子或根本不生孩子。許 多國家的政府都擔心,隨著出生率降低,將造成勞動人口減少、國家總產能降低、工作人口負擔加重、公共財政負擔增加、以至老人福利占用大部分社會福利資源及 產生排擠效應,造成不同年齡層之間的利益衝突。

以生活品質令人豔羨的歐洲來說,歐盟國家目前普遍出現少子化現象,預期將使歐盟整體競爭力、經濟力及社會福利發展在未來數十年受到重大衝擊。

先進國家普遍困擾

根據歐盟執委會資料,如未來要想維持目前的生活水準、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制度,歐盟國家每一名婦女必須要生2.1個小孩,才能達到人口結構替代率的標準。然而,目前歐盟的育齡婦女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僅達1.5個小孩,即使是生育率較高的法國與愛爾蘭,這個數字也只有1.9。換言之,如今沒有一個歐盟國家的出生率足以維持歐盟未來人口結構的穩定與平衡。

另據歐盟統計局資料,未來25年歐盟將減少2080萬工作年齡人口(15至64歲),相對地,老年工作人口(55至64歲)將增加2400萬,80歲以上的老年人也將從目前的1810萬上升至3470萬。
歐盟執委會預期,目前歐盟平均約四名年輕勞動人口負擔一名65歲以上退休老人養老及醫療社會福利支出的比例,將在2050年時變為每兩名年輕勞動人口支持一名退休老人。

對於像德國這樣高福利的國家來說,少子化導致人口結構改變,首當其衝的就是老人年金制度。光去年,德國政府補貼年金的金額已經高達780億歐元(約新台幣3兆3000萬元),成為年度預算中支出最多的項目。少子化現象令德國政府憂心如焚。

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則預計十年後就會面臨市場勞動力嚴重短缺。有些專家警告,如果不設法提高生產力來加以彌補,屆時全國總產值甚至會出現負成長,影響國民生活品質;而在稅基流失後,加拿大最為人稱羨的全民健保、退休金計畫等社會福利制度,都可能無以為繼。
南韓政府則估計,該國人口在2020年以4996萬人達到 顛峰就將逐漸走下坡,至2050年時,65歲以上的人口將占37.3%,居世界最高。另一方面,因勞動力不足而造成的經濟衰退,將迫使GDP成長率每年減 少0.25至0.75個百分點,至2020年時,經濟生產可能人口中每五人得奉養一名老人,至2040年時,更是兩人就要奉養一名老人。

出生兒數直直落

據統計,德國去年每名婦女僅生育1.36個寶寶,出生率千分之8.5,不僅是全歐最低,也比台灣的千分之9.06還要低。

2004年英國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27.1歲,較1971年增加3.4歲。目前每五位女性就有一位將超過生育年齡,但仍「膝下猶虛」;1940年代中的比例是每十位中有一位。

根據加拿大統計署公布的2004年度人口統計,1979年 時,加拿大已生育婦女中,有40.7%年齡在24歲以下,但到2004年,這一年齡組比率只剩20.6%;另一方面,35歲以上年齡組所占比率則是上個世 代的四倍。該項統計也指出,加國嬰兒出生率持續下降,婦女生育率未變,但距離維持人口平衡更替所需的生育率仍有頗大差距。

無怪乎今年5月間,教宗在梵蒂岡接見數名加拿大主教時,也直言加拿大應設法提高生育率。
日本的每名婦女生育率過去30年來一直減少,去年跌到只有1.25名,而且總人口自戰後首次出現「自然減」的現象,顯示日本社會步入人口減少的時代。

日本於1997年步入「少子高齡化社會」,亦即15歲以下人口低於65歲以上人口。總務省今年6月底發表的最新調查報告更指出,日本65歲以上高齡者占總人口的21%,居全球之冠,未滿15歲人口跌至13.6%,創全世界最低紀錄,成為全球最少子高齡化的國家。

南韓保健福祉部統計顯示,15至49歲的「可妊娠婦女群」 每人一生平均生產的孩子數,在1985年為1.76人,過了20年,到2005年時已滑落至1.08人,不但遠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 均值1.56人,也比日本還低,堪稱世界最低生育率。少子化加上高齡化,被稱為「國家性災殃」,迫使當局跨部會積極研擬對策。

社會環境阻卻生育意願

德國畢勒斐德大學知名的人口學家畢爾克(Herwig Birg)認為,德國少子化現象的原因包括經濟因素、追求個人享樂、不願承擔責任、不重視家庭價值等。

對日本人而言,結婚育兒在人生的優先順位走低,背後一大重要原因是社會環境使得婦女難以兼顧工作和育兒。高學歷化之下養育教育小孩的負擔沈重,加上泡沫經濟崩潰之後,就業環境惡化,企業在政府放寬限制之下減少雇用正式員工,收入不安定使得更多人對結婚生子保持距離。

在英國,專家估計,一名24歲的職業婦女生下一名子女後,與沒有生育的女同事相比,終生收入將減少56萬4000英鎊,錯失升遷的機會也是風險之一。

生不生本來就是個人的決定,國家最多只能被動鼓勵。不過,真的有那麼多年輕人不願生小孩嗎?倒也未必。德國的波希基金會去年普查全國1 萬人後發現,儘管德國男人平均只想要1.59個、女人想要1.75個寶寶,比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要低;不過事實上,只有四分之一的男人和七分之一的女人下 定決心一輩子都不願有小孩,可見大部分的人還是希望有孩子;80%想要有孩子的婦女甚至同意,好的家庭政策的確會增加她們生育的意願。

當不少國家開始憂慮人口成長趨緩,「少子化」逐漸帶來種種影響時,美國卻是一個例外,這個建國200多年的國家,一直擁有持續成長的人口。

根據美國聯邦人口調查與統計局的估計,今年10月,美國總人口將突破3億,如果回首1967年時它首次跨越兩億人口大關,恰好是40年增加了1億人。

美國銷量最大的報紙《今日美國報》(USA Today)更是大膽預測,第3億名美國人的母親是年齡28到29歲間的非西裔白種人,住在美國南部。上述這段話顯示美國社會的主流----白種人,依然是生育主力。

不過,人口調查與統計局也指出,自1967年以來,全美人口的結構也出現相當的變化,包括拉丁裔、亞裔人口都迅速增加,非洲裔則是微幅上揚。

移民對美國人口貢獻大

以美國西岸大城洛杉磯為例,過去20年,這裡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主要也就是拉丁裔移民提供了廉價的勞力資源,而拉丁婦女更是樂於在美國這個鼓勵生兒育女的社會過著兒女成群的美滿家庭生活,因為在她們原來生長的拉丁美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的資料也透露,包括新移民在內的亞裔人口,其中間年齡為32.2歲。這些來自亞洲太平洋地區的亞裔特色是任勞任怨,希望能在美國實現夢想,因此除了自己辛勤工作外,更是以培養傑出的下一代為努力的目標。

在總數達3680多萬的亞裔人口中,有305萬人低於18歲,114萬人是65歲以上老人,其餘都是有生產力的青壯有為之年,當中更是不乏在美國社會表現卓越的科學家、企業家、醫師、教授等。

對比之下,加拿大人口逐漸老化、醫療需求持續擴張,嬰兒潮世代也陸續跨入退休年齡,醫衛領域正陸續出現空缺,但矛盾的是,許多在他國接受醫護訓練的專業移民,由於海外學經歷無法獲得加國當地專業團體承認,始終無法進入本行工作。

醫衛界如此,其他許多專業領域亦復如此,醫師、工程師或博士專業人才移民加國後卻只能開計程車、當超市店員或在工廠從事勞動工作等事例時有所聞。在移民社區呼籲下,加國產官學界已注意到這一問題,並正設法協助掃除這些障礙。

英國也有大量外國移民湧入,據該國統計局調查發現,這些社經地位與教育程度都較低的移民,生育率高於原有國民,如果主流族裔不提高生育率,未來英國社會將是由印度、巴基斯坦、非洲裔等成為主要族群。這固然一方面填補了勞動力的不足,但在社會、文化方面也有其他問題要面對。

(文  禾楓云、林育立、姜遠珍、唐秉鈞、張芳明、黃貞貞、黃礦春、褚盧生;編輯整理  周盈成)

http://www.cnanews.gov.tw/service/magazine/cns/content_039/39-p92.htm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社會(評) 096-097 號
June 26, 2007
對台灣離婚率亞洲第一的現象解讀!
台大社工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雲東
關鍵字: 離婚率 低結婚率 婚姻斜坡

        日前內政部公布調查統計結果:台灣去(2006)年有六萬四五四○對離婚,平均每天就有一七七對夫妻「一拍兩散」,離婚率高居亞洲第一;而這樣的結果,也 導致單親家庭愈來愈多。例如:將離婚的家庭數目,加上喪偶、分居或夫妻兩地分離者,台灣去年約有七十四萬戶到二二○萬戶(全國家庭數的三成)處於單親或假 性單親(即夫妻分隔)狀態。
        事實上,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去年的離婚率為千分之2.83,高於前(2005)年的千分之2.75,也高於大前年(2004)的千分之2.77,但低於2003年的千分之2.87,去年的離婚率為歷年來第二高者。此外,就離婚總對數來看,去年離婚對數總計六萬四五四○對,而民國八十五年離婚對數為三萬五八七五對,十年間增加80%。至於結婚對數與離婚對數的比例(相對離婚率),近年來不斷拉近;今年的統計數字為:2.21對結婚佳偶中就有一對離婚,為歷年來的第二名,僅高於2004年的「每2.09對結婚佳偶中就有一對離婚」。其主要原因,除了離婚率的上升之外,結婚率的不斷下降也是重要因素;例如:近三年來(2004-2006)的結婚率分別為千分之5.80、千分之6.21、以及千分之6.25,為歷年來比率最低的三年,也因此導致了結婚對數與離婚對數的比例(相對離婚率)持續拉近。 

 
        對於近年來高離婚率與低結婚率的現象,我們認為高離婚率的主要原因是: 婦女受教育和工作機會的提升、以及個人主義的盛行。至於低結婚率現象的主要原因則為:民眾對目前經濟現況與未來經濟前景不具信心、社會價值觀念的轉變、以 及「婚姻斜坡」的傳統價值觀念依然存在。因此高離婚率從某種角度來看也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至少它突顯了目前台灣大部分的婦女已能經濟獨立、並對自己的 未來有較多的選擇權,而不必迫於「現實」因素、必須在一個可能不幸福的婚姻中忍耐求生。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過度地強調個人主義也可能會導致家庭的破 碎與社會的崩解,而不利於集體的幸福和利益。因為畢竟夫妻每天朝夕相處,總難免會有很多意見不一致的地方,因此端賴夫妻雙方互相尊重、不斷溝通、與儘量忍 耐,才有可能化解歧見、攜手同心開創未來。

 
        但對於低結婚率現象的可能主要原因,那就不是我們樂於見到的了。例如:在2000年時,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為5.78%、為近年來最高,而失業率 為2.99%、為近年來最低。因此在該年的結婚率高達8.19%,也是近年來最高者。因此政府部門如果要鼓勵民眾結婚,最好的作法就是把經濟拼出一個成 果,同時能給民眾一個看得到的經濟前景,如此結婚率必然提升。至於社會價值觀念的轉變,主要是指:有愈來愈多的民眾認為人生一輩子不是一定非要結婚不可。 例如:在2004年國民健康局所作的調查結果中,20-39歲的民眾有 61.9%認為「不太同意」或「非常不同意」人生一輩子一定要結婚;而其他民眾對於 終生不婚的人也愈來愈會給予尊重,而不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至於「婚姻斜坡」的傳統價值觀念則仍然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之中,也就是說:希望結婚的雙方條 件,男優於女;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學歷高、條件好的女性卻無法找到適當的對象來結婚。當然這些現象隨著兩性平權觀念的深植人心,在未來必將會逐漸轉變。 

 
本文刊載於台灣時報民國九十六年六月十五日第二版「社論」;本文謹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老榮民娶陸配 離婚率高達5成

【Upaper╱記者洪哲政】
  
2011.04.07 02:06 pm

亡故單身榮民無人繼承的遺產捐政府,數額高達百億元,老榮民因此成為某些覬覦財產大陸籍配偶眼中的肥羊,嫁給榮民的陸配,離婚率高達5成。退輔會主委曾金陵坦承,確實有這個數據,已將娶大陸配偶的老榮民列為最需照顧輔導的對象,對有意娶陸配者也會加以勸說,但有的榮民老伯怕很固執。

曾金陵昨天列席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民進黨立委蔡煌瑯質詢說,亡故的單身老榮民捐給國庫的財產,數額高達百億元,包括94億元台幣,123萬美元、26萬元港幣、40餘萬元人民幣、黃金88公斤,加上不動產,鉅額遺產幾可養1個縣政府。

蔡煌瑯說,老榮民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除了一般詐騙外,大陸籍配偶嫁給老榮民,離婚率就高達5成以上,有陸配連續嫁了4個老榮民,其實就是覬覦榮民的財產。

對老榮民娶陸配的高離婚率,曾金陵坦承有這個數據,已將娶大陸配偶的老榮民列為最需照顧輔導的對象,對有意娶陸配者也會加以勸說。

【2011/04/07 Upaper】@ http://udn.com/